美洲大蠊提取物药理作用
美洲大蠊作为药用昆虫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被列为中品,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“味咸、寒,生川泽,治血瘀症坚、寒热,破积聚,喉咽痹,内寒无子。”
此后《新修本草》《本草纲目》等多本书籍均有记载,美洲大蠊亦收载于《云南省中药材标准》(2005年版)、《湖南省中药材标准》(2009年版)、《四川省中药材标准》(2010年版)。
美洲大蠊具有健脾消疳、活血通脉、利水消肿、生肌等功效,用于胁痛、癥瘕、疳疾、心悸、气喘、水肿、水火烫伤及各种创伤溃疡等(萧庆慈等,2012)。
近年来随着对美洲大蠊研究的深入,研究者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创面修复、抗肿瘤、调节免疫功能、保肝作用,同时美洲大蠊具有抗氧化、抗菌、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。
一、对外伤创面的修复
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各种外伤(如皮肤创伤、烫伤等)创面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,甚至对一些慢性难愈合的创面也具有较好的修复活性,这表明其在药物开发应用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。
魏操等(2018)发现美洲大蠊粗提物PAE对SD大鼠皮肤创面具有良好的修复活性。
在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7天,与模型组相比,各浓度的PAE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中胶原纤维、CD68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FGF)、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(bFGF)含量增加,且PAE中剂量组中的上述含量高于高、低剂量组。
在治疗的第14天,与模型组相比,其余各组创面肉芽组织中胶原纤维、CD68、VEGF、bFGF含量均减少。
该实验认为美洲大蠊粗提物PAE通过在创伤修复的不同阶段影响胶原纤维、CD68、VEGF、 bFGF的表达,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。
杨胜群等(2016)观察了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背部皮肤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。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各剂量组用药5天、10天后,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显著提高(P<0.05)。
中剂量组用药5天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转化因子—β1(TGF—β1)水平,用药10天则降低TGF—β1、IL—6含量,低剂量组用药10天亦降低TGF—β1含量(P<0.05)。
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外用可促进烫伤模型小鼠创面的愈合,促进表皮、真皮的修复,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—β1释放(早期促进、后期抑制)、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。
除急性创面,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一些难愈合的慢性创面也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效果。
李文华等(2018)通过全层皮肤缺损法,建立大鼠皮肤慢性创面模型,分别于处理的5、7和11天后,采用PCR检测不同组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/Ⅲ型胶原蛋白mRNA 的表达。
结果发现美洲大蠊提取液能够有效提高大鼠难愈合创面前中期I/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,从而促进创面愈合,并在后期能有效降低胶原蛋白的过度表达,从而减少瘢痕形成。
王芳等(2017)根据缺血-再灌注损伤机制,通过体外磁片加压法,制备小鼠早期压疮模型。
实验发现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小鼠压疮具有一定的促愈作用,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、血管新生、坏死组织、炎性物质的清除,较高剂量的提取物可上调bFGF、TGF-β、EGF的蛋白表达,较低剂量的提取物亦可促进 bFGF的蛋白表达。
曾娟妮等(2018)进一步研究了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难愈合创面微丝、桥粒的调控作用。
研究发现该提取液对难愈合创面新生细胞的形成有一定功效,能够通过增加微丝、桥粒的数量,加速细胞分裂,加速肌肉收缩,阻止溶液中大分子沿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,从而加速创面愈合。
他们还进一步研究了该提取液对大鼠难愈合创面的VEGF表达的影响,发现美洲大蠊提取液在创面肉芽生长期,能诱导内源性VEGF的基因表达,促进细胞外基质(ECM)形成。
并具有减少效应T细胞在组织局部蓄积的作用,促进创面血液循环、增强创面免疫力,从而促进创面修复、抑制瘢痕生长。
温馨提示:如果您对好医生美洲大蠊研末感兴趣,请加厂家微信:goodhys2021,更多信息等您解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