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洲大蠊抗癌活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
2.2抗癌活性成分分析SDS - PAGE电泳:配制15 %分离胶和6%浓缩胶,样品电泳结束后,凝胶用硝酸银染色。
3结果
3.1抗癌活性成分对DPPH·的清除效果
抗癌活性成分表现出较好的清除DPPH·自由基的能力,如图1(a)所示,抗癌活性成分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,随抗癌活性成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对DPPH·自由基清除率也增加,二者呈现为线性相关性,浓度与清除率的相关系数R2 = 0.9954,线性范围0.045~ 0.45 mg·ml-1;
但是相对于维生素C来说,维生素C清除DPPH·自由基的能力显著强于抗癌活性成分,如表1(b)所示。抗癌活性成分的EC50为0.309 mg·ml-1,而维生素C的 EC50为0.005 mg·ml-1。
3.2抗癌活性成分对·OH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
图2表明,维生素C清除·OH自由基的能力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,相关系数R2= 0.9954半清除率0.1782 mg· ml-1;0.9 mg·ml-1浓度的抗癌活性成分清除·OH自由基的能力相对较弱,半清除率时需样品浓度达到8.776mg· ml-1;
但是实际配制样品时,该浓度会有结晶析出。就总体而言,抗癌活性成分清除·OH自由基的能力依然与浓度有一定依赖性,浓度与清除率的相关系数R2= 0.8729,但是其活性相对较弱。
3.3抗癌活性成分还原能力的测定
由图3可知,抗癌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还原力,且在一定浓度范围良好的线性关系,浓度与还原力的相关系数R2= 0.9974,抗癌活性成分还原力的EC50为1. 103 mg·ml-1;
而维生素C的还原力与浓度也呈良好线性关系,其还原力EC50为0.028 04mg·ml-1。相比而言,抗癌活性成分具有一定还原力。但是远不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。
自由基(Free radical)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各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。
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氧自由基与疾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,认为自由基产生过多而不能及时地清除,它就会攻击机体内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,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。
目前,从天然药物中寻找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物质,将成为现代医药、保健业的热点,利用这些物质作为替身,让它们在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前就先与自由基结合,以阻断外界自由基的攻击,使人体免受伤害。
好医生美洲大蠊研粉
好医生药业为保证美洲大蠊安全可靠,建立了全国首家动物药材GAP养殖基地,我们产出的美洲大蠊原料专业、卫生、安全、纯种,因此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更有保障,力求以美洲大蠊为原料的好医生美洲大蠊研末有源头保证。
我们的美洲大蠊研末为蜚蠊科昆虫美洲大蠊的干燥体粉末,在工艺上用到了液氮保护研磨的技术,所得超微细粉,粉末细腻,完全破膜,能让有效成分完全溶出,对肿瘤患者及肝脏有损伤人群有辅助调理作用。
特别声明: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,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
温馨提示:如果您对好医生美洲大蠊研粉感兴趣,请扫一扫文末二维码,添加厂家微信,更多信息等您解锁!